我市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夏季调查工作顺利完成
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有关要求,我市从6月13日起至6月24日止,历时11天,对境内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点夏季调查工作顺利结束。
本次调查是在2012年底冬季调查的基础上,按省林业局的统一布置展开的。由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候森林教授带领省级专家组,加上我市各参与县区的野保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这次调查涉及我市四个县、二个区共8个样方, 32条样线。调查组成员顶烈日,冒酷暑,起早贪黑,徙步全程走完每条5公里的32条样线,详细调查了我市境内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种群密度、濒危物种分布、受威胁状况以及栖息地状况。调查中发现了几十种留鸟或候鸟及部分两栖类动物,如:黑斑蛙、金线蛙、泽蛙等,更让人欣喜的是还发现了濒危鸟类——震旦鸦雀。
通过这次调查,对科学评估近年来我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及成效,为今后更加有效地保护、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供了依据,更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体系建设及疫病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次调查是在2012年底冬季调查的基础上,按省林业局的统一布置展开的。由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候森林教授带领省级专家组,加上我市各参与县区的野保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这次调查涉及我市四个县、二个区共8个样方, 32条样线。调查组成员顶烈日,冒酷暑,起早贪黑,徙步全程走完每条5公里的32条样线,详细调查了我市境内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种群密度、濒危物种分布、受威胁状况以及栖息地状况。调查中发现了几十种留鸟或候鸟及部分两栖类动物,如:黑斑蛙、金线蛙、泽蛙等,更让人欣喜的是还发现了濒危鸟类——震旦鸦雀。
通过这次调查,对科学评估近年来我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及成效,为今后更加有效地保护、科学管理、可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供了依据,更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体系建设及疫病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