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因地制宜丰富农村法治文化

发布时间:2013-09-06
    灌南县通过建书屋、办学校、建设法治一面墙和搭舞台等形式,因地制宜丰富农村法治文化载体,提升农民法治意识。
  近年来,灌南县按照“有房间、有图片、有资料、有人员、有制度”的要求,全县村(居)依托法制学校全部建成“农家法治书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资助、自主管理、无偿借阅”的原则,储备各类法治图书、报刊杂志1200余种,为农民阅读法律图书提供了便利条件。县司法、文化等部门多次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读书节,通过评选读书名星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了浓厚学法氛围。今年,县司法局以“学法助致富,共建新灌南”为主题,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民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工学法活动月”活动,在农民工集中点广泛建立法制学校和法律咨询点,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农民工学法体系,大大增强农民工学法的针对性、实效性。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校通过建设法治宣传一面墙、宣传栏、法制广播站等形式,向青少年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做到期期有新内容,期期有新看点。在全县307所中小学配备了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成立青少年维权中心、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新格局。该县三口、张店等乡镇在村部前搭建社戏大舞台,将邻里发生的一些互助友爱、婆媳新事等好人好事编排成通俗易懂的法治节目,定期在为群众演出,不断丰富群众的法治文化生活,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