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执法谁普法首页 >  首页 > 普法动态 > 谁执法谁普法

市工会“立体式”维权套餐行动体现惠民

发布时间:2014-07-23

    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改革的深化,新的劳资矛盾不断凸现,职工维权诉求增多,工会原有的维权手段和方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职工维权需求。为顺应新时期职工维权需求,提升工会维权的影响力,我市工会探索实施法律援助套餐行动,建立“立体式”维权体系,开展跨时空维权,初步实现了维权手段升级、维权对象普及、维权效果提级。
    一、 建立立体式维权网络
   一是实体平台建设得到拓展。为贯彻落实去年10月份在连云港召开的全省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和省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我们针对法律援助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会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并指导了县区工会召开县、区法律援助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会。其中,东海县总工会积极向县财政争取职工法律援助专项资金10万元,向下属39家基层法律援助站每家资助工作启动资金2000元,成为全省首个得到同级财政资助的县级法律援助服务综合平台;海州区总工会将综合平台建到洪门工业园区,市总工会拨付平台建设援助资金2万元,并于6月26日成功揭牌运行,成为全省工会首家工业园区法律援助服务综合平台。截止目前,我市工会共建立法律援助服务综合平台(站、点)118家,并成功向大型企业、工业园区拓展,实现为职工家门口服务。
    二是实现了虚拟平台的搭建。为顺应形势发展需求,开通了微博,组建了“连云港市工会法律服务工作”QQ群,除全市工会法律服务工作者外,还吸纳了社会各界对工会工作关心、支持及想了解工会法律维权的其他人士。群成员可以在线传输文件资料、发布信息图片、讨论疑难案件等工作,较好地实现了实体维权平台和网络维权平台的完美结合,实现了线上维权和线下维权的有效对接,让职工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工会提供的法律服务。
    二、 开展立体式普法宣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六五”职工普法规划,按照《全省工会五一劳动法律宣传月》通知要求,市、县(区)及基层工会联合行动,开展广场咨询、普法文艺演出、法律讲座等普法活动20多场次,开展送法进工地等“法律六进”活动,为近30多家街道、社区、企业、建筑工地和平安创建联系点等基层单位送去法律、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籍1.5万多本。
    开展特色宣传。3月份,全国“两会”期间,针对《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刚实施的情况,参加全总组织的劳务派遣微博“微访谈”专栏,专门就职工群众提出的劳务派遣问题予以解答,宣传《劳务派遣规定》。4月9日,在中国工会普法官方微博开设“小易说法”专栏,每周三、周五发布一个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深度解析,着重宣传《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劳动法律法规。专栏在人民微博、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同时开通,针对围观职工的疑问和提问等留言,逐一进行网上解答,形成互动。截至目前,浏览近二十万人次,社会效果较好。
    三、 提供立体式法律援助
    不断探索法律援助服务的模式和手段,加大法律援助力度。一是实行领导包案制度。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职工来信来访及诉求情况,梳理出一批疑难案件,由领导们亲自调查、亲自督促、亲自协调,成功调处了6件疑难案件。二是开展跨时空维权。利用维权QQ、微博、电子邮件等平台,为异地职工、农民工、大学毕业生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共20多人次。三是开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巡回观摩活动。该项活动从2011年起开始开展,截止目前已开展20期(仅上半年开展3期),当庭调解工资、工伤、社会保险等劳动争议案件26件。其中有6件案件的受援助者,因家庭困难,在享受工会无偿法律援助的同时得到了工会的困难帮扶,这也逐渐体现了我们巡回观摩活动的特色——成功将法律援助与困难帮扶完好结合,实现全方位服务职工。四是扎实开展援助代理工作。充分利用中央财政、市财政及工会自有的法律援助专项资金,与律师事务所合作,为困难职工、老年人、 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广大弱势群体购买法律服务。截止目前,已办结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代理及法律援助案件33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40多万元,超额完成中央财政援助资金计划补贴案件的32%,体现服务职工的广覆盖。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