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储值类会员卡消费维权存在三方面问题
受经营模式、理念影响,超过80%的实体店商家推行储值类会员卡。通过走访调查200余名年龄在25-40岁之间的消费者,90%以上消费者办理过储值类会员卡,60%的消费者拥有5家以上的储值类会员卡,近20%的消费者本人或亲友遇到过因店家倒闭跑路遭受经济损失的情况。储值会员卡消费维权难存在三方面问题,易引发群体性矛盾,增添社会不稳定因素。
一是行业不规范维权证据不足。很多中小型店铺采用搞活动等方式,通过会员充值,一次性购买课程次数等形式进行“圈钱式”销售,诱使消费者办理储值会员卡。办理后店铺会与消费者形成民事合同关系,但行业习惯90%以上商家不会签订书面合同,仅以会员卡作为凭证,一旦商家倒闭或出现消费纠纷,消费者维权证据单一、不足。
二是涉及金额小维权成本高。通过调查了解,超过80%的储值类会员卡因金额较小,难以构成诈骗、非法集资等经济犯罪,仅能以民事纠纷处理。以汽车洗车美容卡为例,一张卡300元,单个消费者经济损失不大于300元。店家倒闭跑路不存在和解、调解可能性,消费者维权只能通过诉讼解决。诉讼维权成本高、耗时长,且消费者之间相互不认识,很难完整收集消费者受损金额、受损范围等相关信息,更难以推选代表向法院提起共同诉讼。
三是商家办卡门槛低违法成本低。目前,我国对储值类会员卡发卡单位的资质、发行模式、资金限额等方面没有明确的管理规范,商家推行储值会员卡无需报备、审查,商家推行办卡门槛较低。消费者因维权困难往往选择放弃追究商家法律责任的权利,导致商家在未告知消费者情况下选择关门、逃逸等行为违法成本很低,坑骗消费者现象屡禁不止。
基层建议:一是规范行业标准,要求商家推行储值类会员卡需书面签订合同,消费者提升法律意识,及时索要发票、收据等票据,为以后维权留下证据。二是完善储值类会员卡管理,提高储值类会员卡店铺办理门槛,规范储值类会员卡的发行与使用。对储值会员卡金额、模式等依法予以规制。三是纳入征信范围,提高违法成本。建议多部门创建联动信息平台,将关门跑路以及存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情形的储值类会员卡经营者,纳入失信人员名单。